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最美福日人 >文章頁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講述我的創新故事】
牛智強,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現任福日電子成員企業中諾通訊全資子公司北京訊通安添通訊科技有限公司軟件經理,工作以來多次“跨越”不同領域,以創新思維成功主持攻克了手機電視業務、老化測試、手機相機模塊等多個在企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技術。本期為您講述:
用創新為每一次轉型賦能
14年前,作為一名基層技術人員,我加入北京安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抓創新不問“出身”,我深以為然。在創新活動中,企業是出題人、答題人,也是閱卷人。在行業和企業的不斷發展中,我也不斷經歷業務領域的轉型,而創新就是我不斷攻克難題的“動力源泉”。
回望2009年,中國移動推出手機電視業務,當時的TDSCDMA手機必須要支持移動電視功能,否則無法申請入網證,也就無法銷售。而研發設計的TD-SCDMA手機正是公司的主營產品——可以說,啃不下這塊“硬骨頭”,公司要么“關門”、要么轉型,是真正的生死問題。
那時,手機終端大多是簡單的功能機,軟件設計、開發難度以及工作量都很大。而這個技術門檻,不僅對于我們,對行業內所有的TD-SCDMA手機廠商,都是一個全新的考驗。
當時,我主要負責文件系統,而手機電視業務屬于網絡多媒體領域,需要研究電視信號接收的芯片、芯片驅動軟件、移動電視協議模塊、視頻解碼軟件和播放器等。公司將這項“命運攸關”的任務交給我,也是我的重大轉型和挑戰。
對芯片、協議等相關新知識不理解,我就研究標準、分析協議、上網查閱,并請教工程師,很快掌握了業務原理和數據流程。在調試環境方面,當時只有中國移動研究院具備條件,但是到這里調試的廠家很多。為了更快開展調試工作,我起早貪黑,每天早上7點就到研究院排隊,調試設備、編寫代碼、驗證效果,直到晚上關門才走,終于實現了電視信號的接收、數據鑒權、業務識別和節目播放。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數據鑒權相當困難,需要完成廣電數據和移動網絡數據之間的匹配。我總結了一種方法,叫“一學二編三驗”:“一學”是學習兩網協議的結構和定義,找到匹配點;“二編”是把對協議的理解編譯成可被手機識別的代碼;“三驗”是在測試環境下實際驗證程序執行情況。通過反復嘗試,在公司各部門的協同配合下,我成功在手機中加入了電視業務,并通過了移動運營商測試和入網認證測試,北京安添也成為業內最早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之一。在移動電視芯片極度緊缺的情況下,我們創新實現一板兼容多家芯片,通過軟件自適應功能,保障了芯片的供應,助力華為等大客戶成為移動首批集采廠商。
2015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公司又面臨售后返修率高,影響產品口碑的問題。為提高產品可靠性,降低售后成本,公司決定在工廠建老化房,并導入老化測試。作為生產制造中的重要環節,老化測試采用軟件自動化的方式,大批量、長時間驗證手機的軟硬件系統穩定性,并記錄測試過程和結果,為后續項目提供數據支撐,是降低售后成本,提升售后質量的重要保障手段。
那時,我在多媒體技術領域已日漸成熟。公司把老化測試任務交給我,是我面臨的第二次業務轉型。
老化測試功能要掌握的“核心密碼”是編寫一個全新的軟件模塊,它能系統化、自動化、批量化地進行信息收集和報告,需要面對所有的硬件設備,考慮主要的應用場景,模擬可能的用戶環境。這就要求這個軟件本身是非常“健壯”的,否則測試結果就會不準確。
為此,我沒日沒夜“泡”在工廠和車間進行軟件編寫的研究。早期的老化房面積小,沒有空調和耳麥,上千臺手機同時運行,溫度高、噪聲大,讓人渾身不自在。另一個難題在于老化的器件很多,逐個測試會耗費不少時間,降低產能。創新就要敢于涉險灘,我開始研究每個器件的特性,分析測試原理,最終實現了同一時間段多個器件同時進行測試。
經過3個月的攻堅,老化房順利搭建完成,退機率從之前的7%降到了4%以下。看到生產線中,上千臺流轉的手機同時使用自己開發的程序,不良品被逐個攔截,真是既震撼又開心!
過去的十余年,手機相機功能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已成為重要賣點,不掌握這一技術,很難吃手機設計這碗“飯”。2018年,行業中的大公司對于相機制作分工很細,而我們公司業務還僅限于應用層,碰到多數問題只能依賴平臺商和攝像頭廠商解決,長此以往將制約公司發展,加大相機模塊投入刻不容緩。
要和時代賽跑,就必須掌握高速發展的攝像采集、ISP、圖像和視頻優化等技術。而最關鍵的,是加大人員投入。我的第三次業務轉型,就是作為團隊的領軍人,負責相機整體解決方案。
隨著聯發科平臺迭代升級,基礎平臺的變更意味著之前的經驗無法借鑒,相機業務要從零開始。同時,相機模塊也非常復雜,涉及軟件、硬件、器件、結構、生產等各個方面。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我意識到,這次的突破口是加強管理創新,依靠團隊力量進行技術攻關。
由于團隊人員少,我就將相機分為不同的子模塊,大家既有專攻又兼顧其他模塊,做到一專多能。在公司建立相機實驗室后,我又為大家分解流程和原理,內部組織團隊人員進行串講,總結經驗和教訓。我還對工作的目標、計劃、執行、檢查、結果、責任和獎懲都作出明確要求,最終實現了團隊管理的“零借口、零拖延、零返工、零扯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經過4年的發展,團隊開發的相機功能已實現從最初的一前一后兩個攝像頭,到如今前后5個攝像頭,從單一拍照功能到現在支持雙攝虛化、光變、HDR、視頻防抖等功能,從之前的效果調優需要借助外力4人5月完成調試,到現在3人3月獨立完成相同工作,并同時擁有高通、MTK、展銳平臺的調試能力。這些改變也讓我充分體會團隊創新的力量。
樹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一路走來,公司持續培育創新沃土,產品機走向智能機,從3G走向4G、5G,從單一設計、制造走向ODM的全流程交付,從單一手機品類走向消費電子產品的多品類,發展勢頭日新月異。我也會始終扎根崗位,發揮創新驅動引領作用,加強創新成果培育,讓“創新不問出身”在團隊中蔚然成風。